泰州大型上市企业盘点:透视当地经济实力与发展潜力
泰州,位于江苏省中部,是江苏省辖地级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北濒长江,东临泰州港,南接常州、无锡,西邻扬州。总面积 5793.2 平方千米,截至 2022 年,常住人口 539.32 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5057.2 亿元。泰州历史悠久,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历史遗存和人文景观。
泰州有着雄厚的产业基础,是江苏省的重要制造业基地之一。主要产业有汽车、电子、化工、食品加工等。泰州汽车产业 national 品牌数量居全国第 3,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全国领先。
泰州市有众多大型上市企业,以下是其中一些企业的简介:
1. 江苏恒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1998 年,总部位于泰州市姜堰区,主要从事汽车零部件研发、制造和销售。2022 年 7 月,江苏恒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为 603765.SH。
2. 泰州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1992 年,总部位于泰州市姜堰区,主要从事医药研发、生产和销售。2021 年 7 月,泰州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为 603259.SH。
泰州大型上市企业盘点:透视当地经济实力与发展潜力 图2
3. 江苏苏美尔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2 年,总部位于泰州市姜堰区,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驱动总成等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2021 年 11 月,江苏苏美尔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为 301183.SZ。
4. 泰州药明康德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0 年,总部位于泰州市姜堰区,主要从事医药研发、生产和销售。2017 年 7 月,泰州药明康德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为 603259.SH。
5. 泰州瑞宏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1 年,总部位于泰州市姜堰区,主要从事汽车零部件研发、制造和销售。2021 年 7 月,泰州瑞宏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为 603983.SH。
以上是泰州市一些大型上市企业,它们在各自的领域内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为泰州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泰州大型上市企业盘点:透视当地经济实力与发展潜力图1
作为江苏省的重要城市之一,泰州市近年来发展迅速,大型上市企业逐步崛起。通过对泰州市大型上市企业的盘点,透视当地经济实力与发展潜力,为项目融资和企业贷款领域提供有益的参考。
泰州市大型上市企业概述
泰州市地处江苏省中部,地理条件优越,交通便捷。泰州市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促使一批大型上市公司在泰州崛起。主要关注泰州市的4家大型上市企业,分别是:江苏苏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泰州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泰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和泰州东方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苏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苏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酒集团”)成立于1996年,主要从事白酒产业,是泰州市的龙头企业。苏酒集团在2017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为600519.SH。苏酒集团不断加大市场拓展力度,产品销售范围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2020年,苏酒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32.23亿元,同比2.88%;实现净利润6.81亿元,同比1.55%。
泰州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泰州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设集团”)成立于1997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建筑施工和物业管理等业务。建设集团在2011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为002034.SZ。建设集团积极扩大市场份额,业务范围不断拓展。2020年,建设集团实现营业收入53.84亿元,同比10.55%;实现净利润3.46亿元,同比16.23%。
泰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泰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医药集团”)成立于1992年,主要从事医药研发、生产和销售。医药集团在2017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为002422.SZ。医药集团在研发和创新方面持续投入,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2020年,医药集团实现营业收入62.68亿元,同比21.92%;实现净利润10.95亿元,同比39.23%。
泰州东方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泰州东方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电气”)成立于1997年,主要从事电气设备研发、生产和销售。东方电气在2011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为002755.SZ。东方电气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产品销售范围不断扩大。2020年,东方电气实现营业收入52.81亿元,同比10.72%;实现净利润5.42亿元,同比18.91%。
通过对泰州市大型上市企业的盘点,可以看出泰州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大型上市公司逐步崛起,展示了泰州市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对于项目融资和企业贷款领域而言,对泰州市大型上市企业的了解有助于判断当地经济发展状况,为金融机构提供参考。泰州市政府和企业也应继续加大创新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核心竞争力,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