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租赁业务中假回租现象的违法性分析

作者:非比晴空 |

融资租赁业务作为一种灵活的融资方式,在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也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假回租现象作为融资租赁业务中的一个普遍现象,不仅损害了租赁公司的声誉,还影响了企业的融资效果。对假回租现象进行违法性分析,有助于提高融资租赁市场的透明度,规范企业的融资行为。

假回租现象概述

假回租,是指租赁公司实际没有将租赁资产租给承租人,而是将租赁资产卖给承租人,由承租人自己使用,并在租赁期结束后,将租赁资产归还给租赁公司的行为。这种行为是一种欺诈行为,租赁公司以租賃为名,将资产卖给出价更高的承租人,从而达到套取资金的目的。

假回租现象的违法性分析

1. 侵害他人财产权

假回租现象中,租赁公司将租赁资产卖给承租人,是将资产所有权转移给承租人。而承租人在租赁期结束后,将租赁资产归还给租赁公司时,租赁公司却无法主张资产的所有权。这种行为侵害了租赁公司对他人的财产权。

2. 欺诈行为

假回租现象是一种欺诈行为,租赁公司以租賃为名,将资产卖给出价更高的承租人,从而达到套取资金的目的。这种行为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损害了其他市场的正常秩序。

3. 违反融资租赁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融资租赁法》,融资租赁业务中,租赁公司应当将租赁资产租赁给承租人,并依法签订租赁合同。假回租现象中,租赁公司并没有将租赁资产租赁给承租人,而是将资产卖给承租人,违反了融资租赁法的规定。

融资租赁公司应对假回租现象的策略

1. 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融资租赁公司应当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租赁业务的监督和管理,防止假回租现象的发生。应当建立完善的租赁合同管理制度,确保租赁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2. 加强风险控制

融资租赁公司在开展租赁业务时,应当加强风险控制,对承租人的信用状况进行全面评估,避免将资产卖给承租人。应当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风险。

3. 建立租赁资产登记制度

融资租赁公司应当建立租赁资产登记制度,对租赁资产进行真实、完整的登记,确保租赁资产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应当建立租赁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对租赁资产进行动态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假回租现象。

融资租赁业务中假回租现象的违法性分析 图1

融资租赁业务中假回租现象的违法性分析 图1

假回租现象作为一种融资租赁业务中的普遍现象,不仅损害了租赁公司的声誉,还影响了企业的融资效果。融资租赁公司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假回租现象的防范和处理,确保融资租赁业务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政府也应当加强对融资租赁市场的监管,规范企业的融资行为,维护融资租赁市场的公平、公正、有序。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融资理论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