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性租赁会计科目研究

作者:韶华倾负 |

融资性租赁会计科目是指在企业会计中,用于反映企业融资性租赁业务相关活动的会计科目。融资性租赁是指企业为了获得资金,通过租赁租入资产,并在租赁期结束后,以价款该资产的一种租赁。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将租赁资产和租赁负债在会计上进行区分,并分别进行核算。

融资性租赁会计科目的分类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融资性租赁会计科目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是指企业通过融资租赁租入的固定资产。它主要包括企业租入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等。在会计上,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一般采用直线法或双倍余额递减法进行摊销。

2. 融资租赁固定资产折旧

融资租赁固定资产折旧是指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在租赁期间因自然磨损、有形损耗等原因导致的价值减少。在会计上,融资租赁固定资产折旧通常采用直线法或双倍余额递减法进行计

融资性租赁会计科目研究图1

融资性租赁会计科目研究图1

融资性租赁是企业为满足其经营和投资需求,通过租赁的方式获取资产的一种融资方式。在融资性租赁业务中,租赁资产的所有权归租赁公司所有,而租赁期间的企业和使用权归承租方所有。这种融资方式既可以帮助企业拓展业务规模,又可以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融资性租赁会计处理一直是企业面临的一个难题。本文旨在探讨融资性租赁会计科目的设置、确认和计量方法,以期为我国企业融资性租赁业务的会计处理提供参考。

融资性租赁会计科目设置

1. 科目设置原则

在进行融资性租赁会计科目设置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资产和负债分离原则。融资性租赁业务使得租赁资产和租赁负债分离,在设置科目时,应将租赁资产和租赁负债分开设置。

(2)匹配性原则。在设置融资性租赁会计科目时,应确保其与企业的业务活动相匹配。

(3)反映业务特点原则。应根据融资性租赁业务的实际情况,设置反映业务特点的科目。

2. 科目设置具体内容

根据融资性租赁业务的特点,本文建议在会计科目设置上,设置以下科目:

(1)租赁资产科目。反映企业拥有和租赁的资产情况。

(2)租赁负债科目。反映企业承担的租赁负债情况。

(3)未确认融资租赁费用科目。反映企业未确认的融资租赁费用情况。

(4)租赁费用科目。反映企业发生的租赁费用情况。

(5)累计折旧和累计摊销科目。反映企业对租赁资产和租赁负债的累计折旧和累计摊销情况。

融资性租赁会计确认和计量方法

1. 租赁资产的确认和计量方法

(1)直接法。直接法是指在融资性租赁业务中,企业应根据租赁资产的实际情况,将其确认为租赁资产,并按照租赁资产的直线法或双倍余额递减法对其进行计量。

(2)间接法。间接法是指在融资性租赁业务中,企业通过计算未确认融资租赁费用和租赁负债的现值,来确认和计量租赁资产。

2. 租赁负债的确认和计量方法

租赁负债的确认和计量方法主要有两种:直接法和间接法。

(1)直接法。直接法是指在融资性租赁业务中,企业应根据租赁负债的实际情况,将其确认为租赁负债,并按照租赁负债的直线法或双倍余额递减法对其进行计量。

(2)间接法。间接法是指在融资性租赁业务中,企业应通过计算未确认融资租赁费用和租赁资产的现值,来确认和计量租赁负债。

3. 未确认融资租赁费用

未确认融资租赁费用是指企业未确认的融资租赁费用。在融资性租赁业务中,未确认融资租赁费用应当确认为负债,并按照直线法或双倍余额递减法对其进行计量。

4. 租赁费用

租赁费用是指企业发生的租赁费用。在融资性租赁业务中,租赁费用应当确认为费用,并按照实际发生额进行计量。

融资性租赁会计科目研究 图2

融资性租赁会计科目研究 图2

融资性租赁会计科目设置和确认、计量方法是企业进行融资性租赁业务会计处理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对融资性租赁会计科目设置、确认和计量方法的研究,为我国企业融资性租赁业务的会计处理提供了参考。企业应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会计科目和处理方法,以确保会计处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融资理论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