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融资成本高企的根本原因|项目融资视角下的深层分析
我国企业在项目融资过程中普遍面临着融资成本过高的困境。高昂的融资成本不仅加重了企业的财务负担,还对企业经营利润形成了显着挤压,甚至影响到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和企业的发展壮大。在众多影响因素中,融资成本高企的根本原因既有经济体制层面的问题,也有金融体系结构失衡的痼疾。从项目融资的专业视角出发,深入剖析中国融资成本高企的根本原因,并探讨可行的解决方案。
财政政策偏向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受限
自198年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政府通过发行长期国债和银行配套贷款的方式,支持了一系列大型建设项目。这些项目主要由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承担,而银行的配套贷款资金也主要用于这些相对优质但规模庞大的国有企业。在这一过程中,原本应该服务于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反而被挤压。
以方财政政策为例,政府为了确保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在贷款审批、额度分配等方面给予国有企业极大的政策倾斜。这种倾向性不仅挤占了中小企业可获得的信贷资源,还导致国有企业的信用风险偏好进一步强化,银行在面对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时更加谨慎甚至采取回避态度。
中国融资成本高企的根本原因|项目融资视角下的深层分析 图1
这种财政政策导向与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使得大量成长性的中小企业难以获得及时、足额且成本合理的融资支持。据调查,85%以上的中小企业主反映,在同等条件下,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普遍比国有企业高出3-5个百分点。
金融市场分割加剧了融资成本差异
我国金融体系呈现出明显的双重轨特征:一方面是以大型国有银行为主体的传统信贷市场,则是以民间借贷和影子 banking 机构为代表的非正式金融体系。这种市场分割状态导致不同企业主体在融资可得性和融资成本方面存在显着差异。
中国融资成本高企的根本原因|项目融资视角下的深层分析 图2
对于资质优良、规模庞大的国有企业而言,其在传统信贷市场上具有天然优势:更容易获得低利率贷款支持,并且可以享受政策性优惠。而广大中小企业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在传统的银行体系中往往难以获得足够的信贷资源。这些企业不得不转向成本更高的民间借贷市场,从而推高了整体的融资成本水平。
以某制造业为例,A项目负责人张三表示:"我们公司虽然经营状况良好,但因为不是国有企业背景,在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时,不仅需要提供更多的抵押物和担保措施,而且贷款利率也要高出至少2个百分点。"
科技创新投入不足与融资之间的恶性循环
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也是其融资难、融资贵的重要诱因。研发投入少直接导致企业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进而影响其获得金融机构认可的能力。这种现象在科技型中小企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某科技园区的调研数据显示,区内80%以上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年均研发经费投入不足主营业务收入的3%。这些企业普遍反映,融资难和高成本成为了制约研发投入的最大障碍。企业的技术实力不强又反过来影响了金融机构的风险评估结果,使得企业在获得融资时必须接受更高的利率水平。
这种恶性循环在实践中形成了一个难以打破的怪圈: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企业无法进行技术升级;而技术落后的企业又更难获得低成本融资。
多重金融抑制效应推高融资成本
从宏观层面来看,我国金融市场发育不充分和监管政策的局限性也是导致融资成本过高的重要因素。金融抑制理论认为,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政府过度干预金融市场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并引发非正式金融市场的活跃。
一是利率市场化程度不足。当前我国利率体系尚未完全市场化,存款利率受到严格管制,而贷款利率虽然有所放松但仍存在较强的行政指导色彩。这种扭曲的价格信号导致资金配置效率低下,优质企业难以获得与其风险收益相匹配的融资成本。
二是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滞后。与发达经济体相比,我国风险投资市场和创业板等服务于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市场发育不够充分,这使得大量成长期企业不得不依赖银行信贷解决融资需求,进而推高了整体的信贷成本水平。
三是担保体系不健全。由于缺乏有效的抵押物登记制度和信用评级体系,金融机构在面对中小企业时往往要求更高的担保条件,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融资难度,也间接抬升了融资成本。
降低融资成本的中小企业对策建议
面对项目融资过程中高昂的融资成本,中小企业需要采取多样化策略加以应对:
1. 提升自身造血能力:加强内部管理和成本控制,提高企业盈利水平和抗风险能力。这是获得低成本融资的基础条件。
2. 完善财务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规范财务管理流程,为金融机构提供完整真实的信息支持。
3. 创新融资方式:积极尝试供应链金融、知识产权质押等新型融资模式,充分利用多元化融资渠道。
4. 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与商业银行建立持续合作关系,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争取更优惠的融资条件。
政策层面的优化路径
针对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政府和监管部门需要采取系统性措施加以改善:
一是加快金融市场化改革步伐,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更加公平的融资环境。
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通过税收减免、风险分担机制等手段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
三是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完善风险投资体系,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四是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健全信用评级体系和抵押物登记制度,降低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
企业融资成本高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问题,其成因涉及经济体制、金融市场结构、政策导向等多方面因素。在项目融资实践中,各方参与者需要共同努力,通过深化金融改革、完善市场机制和完善配套政策来优化融资环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进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随着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政府与市场的共同作用下,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这不仅有利于单个企业的发展壮大,也将为整个经济体系注入新的活力。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